【丫丫港股圈】最大的研發投入≠最大的回報

2023年,美國科技股因AI技術創新驅動的大牛市,離不開科技公司一直以來高額的研發投入,而這亦是新技術創新的重要命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過去近十年,美國科技龍頭為了維持競爭力,狗狗幣牛市增加了研發和資本支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對於大型科技公司來說,這些費用反應了經營現有業務的成本不斷上升,同時還要開發新業務以保持更強的競爭力,而科技的技術迭代倍受相互競爭的推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下圖統計了2022年,納指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的研發支出總規模約為2,220億美元,這一數字在近幾年大幅上升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不過,不斷的投入研發,究竟能否得到相對應的回報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圖片

一、最高的研發投入,不一定有最大的回報

上圖統計表中,比較有趣的是,研發支出最大的科技股是亞馬遜,研發投入是蘋果和Meta的兩倍多水平,2022年共投入730億美元,研發支出佔營收的14%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值得注意的是,以上這10家科技公司的共同特點是,即使在虧損的年度,也不會縮減研發投入費用,技術迭代離不開持續的以太坊 合併高投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例如2022年,亞馬遜淨虧損27億美元,但研發投入卻比賺錢的2021年增加了170億美元,支出成長了30%,主要投資到雲端服務、軟體、自動駕駛汽車等一切技術基礎設施。

圖片

圖片


同時,過往十年亞馬遜的帳麵現金也是維持在很健康的水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這也側麵說明,成長的營收、健康的現金流,才能維持做長期的研發投入,隻有賺到錢才能更好的艾達幣ada擴大研發開支。若本身業務就不賺錢,那麼投入再大可能也得不到回報,且創新業務就離不開長期的研發,而A股很多公司即是如此,業務不賺錢,但投入並不小。

圖片

亞馬遜是最高研發支出的公司,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最高的是Meta,2022年研發支出佔年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Meta主要投資大部分是透過公司內部的研究部門Reality Labs進行的,這部門主要投資元宇宙,而截止2023上半年,自2020年底meta開始投入元宇宙以來,累計虧損達到337億美元,ada 未來 價格燒了三百多億都得不到回報,Meta才放棄了元宇宙的投入,看到生成式AI的迭代,才開始加大AI端的投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所以說,Meta是這10家公司裡,研發支出比例最大,單業務虧損最多的公司。

圖片

值得注意的是,若從去年的股價表現來看,為投資人創造大收益的並不是研發投入最大的公司,而是以商業模式為基礎的公司。

二、好生意+高投入纔有大回報

例如,近幾年被消費者詬病沒有創新的蘋果,研發投入佔營收佔比的確很小,研發投入為277億美元,僅佔營收的7%。雖然蘋果的基數很大,但相較於其他幾家科技公司,蘋果的投入比例確實是小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9年至今來看,列舉研發投入最大的亞馬遜、投入第二大的穀歌、研發投入比例最大的Meta、以及研發投入與蘋果相差不大的微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結果是,蘋果漲幅近4倍、微軟漲了3倍、Meta漲了185%、穀歌漲了173%、投入最大的亞馬遜隻漲了105%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同一時段來看,蘋果大部分時間都是領先漲幅的,而微軟則是在2023年成為OpenAI大股東後,短期漲速才超過了蘋果。

圖片


誠然,這些大市值科技公司,在5年的時間裡能漲幅翻倍,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但若加上研發支出遠沒有這5家科技股多的輝達來看,本輪AI技術創新誰最受益,以及商業模式的優勢會呈現的更加直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賣給所有開發AI公司鏟子的輝達,自2019年以來,漲超15倍。

圖片


從研發支出來看,輝達在2020年開始,研發支出從28億元快速上升至73億元。雖然研發支出金額與前五大巨頭無法相比,但輝達的研發支出比例佔近營收的30%。

圖片

而輝達在過去幾年的業績,也不像五大巨頭的利潤保持在穩定的水平上,輝達的利潤表現還是比較波動的。 2020年淨利下滑了32%,2023財年淨利下滑了55%,但投入是在同期快速提升的。

圖片

三、結語

從2000年至2020年間,全球研發支出成長了三倍多,達到2.4兆美元,在AI時代的來臨下,趨勢正在持續加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以上幾家大公司的例子,同樣在2022年遇到了超30%以上的下跌,繼續加大了研發投入。在2023年時,剛好AI奇點時刻出現,以往的投入才換來大的回報,但依舊是商業模式好的公司受益會更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這也是為什麼,美股資金抱團BIG 7的原因之一,當技術創新時,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,而技術積累需要透過高研發投入換取,這是中小科技公司難以做到的一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而蘋果也證明,實在沒有創新也不怕,強勁的現金流可以以回購的方式回饋給投資人。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,投資人最害怕的就是高投入得不到回報。